近年来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多数患者的表现都不同。一般的情况下容易治疗,但是当精神病的症状较为严重时,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因此,只有知道精神病的原因,才能进一步治疗。
虽至今并未完全了解精神病的原因,但是究其原因也和以下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是精神病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病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性性格。
3.其它:精神病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
80年代国内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 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病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 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病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内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病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心理社会因素
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
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病。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
看精神病的专业放心医院
济南神康医院承担着山东省乃至疑难及急重精神疾病的医疗。科研康复和健康促进工作,承担着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精神病、情感障碍、酒精依赖、睡眠障碍、老年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评估、和特色的诊疗科室、独立承担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诊疗系统的科研课题、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针灸医学“针灸”等专利申请的科研课题,在精神疾病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引起很大反响与关注。
专家提醒:精神病并不是一种急性病,大部分人都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慢慢积累起来的。身边的亲友会发现患者在性格和生活习惯上发生改变,您如果还有不清楚的,欢迎随时咨询我院在线专家,让专家帮您一一解答。点击进入在线咨询。